核心提示:这些经过高考洗礼的考生,人生际遇如何?生活学习现状怎样?写作才华是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?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?本报走近这些考生,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。
●关键词
积素材
【人物档案】王璐
现在就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专业,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《坚守责任,绽放人生》
2010年,虽然语文作文以59.5接近满分,但因艺考和数学的失利无缘大学,最终选择复读,在复读中王璐放弃了走艺术道路,恶补自己的劣势科目,最终以比之前高出200多分的成绩走进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大门。
1
最好的课外书——语文课本
从小喜欢读书的王璐,没有什么课外书,哥哥姐姐的语文课本就成了她最好的课外书。每次哥哥姐姐新书发下来,她都迫不及待地去翻看,一看就是一下午。后来,父亲留意到小女儿的爱好,就投其所好,每次只要她考得好,都会用买书来奖励王璐。
从小的文学积累,让王璐的语文成绩从小到大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,初二时校级作文竞赛获全校二等奖,之后,随笔或作品常常会在校刊上刊登。
2
强大的抗压动力——名家名作
2010年,王璐虽然语文分数很高,但严重的偏科使她无缘大学。第二年,她坚决放弃了艺考之路,走上了普招的道路。王璐明白,一般文化生的成绩要比艺术生高出将近300分,当时虽充满了压力,不过她也有自己独特的减压妙招。
“我的减压来源于一个作家,每当阅读她的文字的时候,总是给人一种向上的心态。”有效减压后,王璐制定学习计划,劣势科目重点学习,优势科目则巩固学习。她从自己的劣势科目——数学入手,多算多练。
一年的复读下来,王璐以比之前高出200多分的成绩走进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金融学专业。
3
素材的积累——摘抄和随笔
“语文不是短时间能补上去的课程,它是成年累月的知识和素材的一个积累过程。”王璐说,“从小学开始,我就有一个素材积累本,经常摘抄或者剪下来一些优美的词语或者美文,贴在我的摘抄本上。”这个习惯她一直坚持到高中,已经积累了厚厚的好几个本子。
上了大学,王璐写日记,记随笔更是开始增多,她说:“素材最好的积累是摘抄和随笔,有时候我们需要用文字来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、思想的波动、某天的所见所感所想。”
志愿填报:
51美术一对一志愿填报服务开启,让你不浪费一分上大学!咨询微信:artbaokao
声明:以上整理自()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
返回51美术网,查看更多>>
艺术生的报考神器:51美术网—美术高考报考指南
-
责任编辑:李茉关键字:河南考生,高考作文,高分秘籍